当一家企业因为“员工持股”推进缓慢,就被贴上“车圈恒大”的标签;当一次组织架构优化,就被解读为“资金链紧张”。这正是广汽埃安最近遭遇的“误会”现实。说误会可能文雅了,看完整个传播链,这彻彻底底就是一场舆论水军恶意引导。
自6月中旬起,“员工持股失败”“资金紧张”“暴雷风险”等传言在社交媒体快速传播,并被部分自媒体账号加工为情绪化、标签化的叙事。最典型的莫过于“车圈恒大”这一说法,既缺乏事实基础,也容易引发市场误读。
6月16日,广汽埃安发布《关于近日网络恶意谣言的声明》,明确否认资金链断裂或员工持股机制搁浅的说法,并表示已启动法律程序追究相关责任。
首先必须说清楚:广汽埃安有没有内部问题,我们并没有全部答案,但若有人说它“暴雷”“车圈恒大”,那只能说——这个判断,半点依据都站不住。
第一,作为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核心支柱,广汽埃安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节奏。到目前为止,月均销量稳定在2.8万辆左右,主力车型在多个细分市场排名前列。年内将量产L4级自动驾驶产品,混动产品与换代车型也都已提上日程。抛开情绪渲染,仅从基本盘来看,广汽埃安的运营状态并未出现异样。
第二,广汽埃安是广汽集团电动化战略的一号工程,否定它,不仅是对一家企业的质疑,更是对整个广汽转型方向的否定。而广汽集团本身是广州市最重要的国有汽车企业之一,无论从资源掌控还是政策支撑角度来看,都不可能任由广汽埃安走上一条“恒大化”的道路。
所以,真正的问题不在广汽埃安,而在于当前整个舆论环境对“改革期新能源车企”的集体误读与过度焦虑。
归根结底,“标签化”是一种懒惰的认知方式。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“高敏感时刻”的阶段,任何组织调整或市场策略转向,都容易被放大为“危机信号”。前有蔚来创始人李斌被“断章取义”,后有零跑CEO朱江明被造出“去世”谣言。情绪的发酵速度远远快于真相的澄清,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舆论困境。